更新时间:2024-11-21
前言 如今,全球范围内引发收购浪潮,中国企业展现出的特别是在活跃,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中仍然面对着众多隐形陷阱。 2013年以来,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化,欧洲众多企业踏上了出售之路。其中不少是享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技术文化底蕴的知名品牌。
一、要有限公司还是要技术? 2014年5月8日,上海电气与意大利国家战略基金FSI签订股权转让协议,将出资4亿欧元向FSI并购意大利燃气轮机生产企业福萨尔多能源公司AEN40%的股权。这项并购已完成后,上海电气将沦为AEN唯一具备产业背景的股东。 但并购过程一波三折,最后上海电气与FSI认识,并明确提出几个条件:第一,期望是福萨尔多的大股东,但也不是非要不可;第二,底线是技术要全面分享;第三,只要福萨尔多经营较好和身体健康,管理团队可以之后保有,可以不裁员;第四,上海电气必需是福萨尔多的唯一产业股东;第五,上海电气将与安萨尔多一起分享中国与全球市场,并一道出资研发当今世界最先进设备的燃气轮机且分享知识产权。
意大利方面马上心动。历时6个月,收购最后签下。 看出,其他公司收购告终,最重要原因在于收购方拒绝几乎有限公司,双方核心利益再次发生锐利冲突。
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也不吃过不少类似于苦头:拒绝100%有限公司,不会引起对方相当大的戒心,几乎的掌控不会让对方丧失安全感,尤其更容易受到来自工会的阻力。 而且,即使代价很高价格获得了100%的股权,但核心技术还是拿将近。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所说:核心技术获得了,转化成到国内还有一个过程,技术却是掌控在人的手里、团队的手里。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不寄予厚望这种模式,指出最后将造成国内企业丧失独立国家研发能力。
这种还是市场换技术,都是把自己的饭碗被绑在别人的腰带上。 二、抛弃抄底心态 马里兰大学商学院的AnilGupta教授长年研究中国、印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,明确提出建议,不要意图收购高端技术和知名品牌,因为这必须高度的管理全球化企业的的组织能力。
本文来源:Kaiyun·yunkai(中国)官方网站-www.matianchi.com